法律知识

什么是过失杀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18 12:32
人浏览

  我们都知道杀人是犯法的事情,但是杀人也可以分为故意杀人和过失法人,虽然这两种都会造成他人死亡,但是面对的处罚却是不相同的。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什么是过失杀人?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的区别是什么?我们请来了法律快车小编给大家介绍下。

  一、什么是过失杀人

  过失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定过失致人重伤罪,即使过失致人重伤中不包括致人死亡的情况。

  二、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的区别

  (一)主观方面区别

  故意杀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动机不影响定罪。过失杀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梳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二)主体区别

  故意杀人本罪的主体为已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过失杀人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定过失致人重伤罪,即使过失致人重伤中不包括致人死亡的情况。

  (三)、处罚区别

  犯过失杀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标准

  (一)正确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其他犯罪。刑法分则某些条文规定的过失犯罪,如失火罪、过失爆炸罪、交通肇事罪等,也往往发生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但它们都是因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是业务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规定这些犯罪的刑法条文与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法条文,形成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应按特别法条论处,不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因此,刑法第233条在规定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及其法定刑之后指出:“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正确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二者有相似之处:部发生了他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都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行为人希望避免死亡结果的发生,死亡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后者的行为人对死亡结果持放任态度,发生死亡结果并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前者的行为人在预见到死亡结果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仍然实施其行为,是因为他认为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结果的发生,后者的行为人,在明知死亡结果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仍然实施其行为,是为了实现其他目的,行为人没有考虑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避免死亡结果的发生。

  (三)正确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人能否预见、应否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应当根据行为人的知能水平、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客观环境,判断行为人对死亡结果能否预见、应否预见,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四)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套用故意伤害致死的模式,定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罪。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针对什么是过失杀人的介绍。我们都知道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的关系非常微妙,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区分。因为这两种行为发生的主观原因是不同的,所以对社会的危害也不一样。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建议找法律快车律师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