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醉酒驾驶的处罚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27 11:39
人浏览

  醉酒驾驶机动车辆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还是有些人酒后驾驶,我国也规定了相关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是需要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醉酒驾驶的处罚标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醉酒驾驶的处罚标准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罚:

  (一)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其至酒醒;

  (二)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根据相关规定,对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不再予以拘留的处罚,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每100毫升含20毫克,小于每100毫升含80毫克的为饮酒后驾驶;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每100毫升含80毫克的为醉酒驾驶。

  

  二、怎样才算醉酒驾驶

  酒后驾驶分两种: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目前,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

  三、酒后驾驶的危害

  (一)触觉能力降低,精神亢奋。

  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刺激和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转向系统,并且容易兴奋,过分地自信。

  (二)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饮酒后,对光、声剌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

  (三)视觉模糊。

  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辩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判断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少,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

  (四)心态不正常。

  在酒精的刺激下,驾驶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明显迟钝而引发交通事故

  (五)易疲劳。

  饮酒后由酒精的作用,80%人易出现肝留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困倦、打磕睡,表现为行驶不规范、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而引发交通事故。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醉酒驾驶的处罚标准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我们知道醉酒驾驶机动车辆的,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他人受伤的还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来咨询法律快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