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公证模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4-10 08:33
人浏览

  有的夫妻根据自身需求,双方签订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后,为了加强该协议的法律效力,双方还到公证处进行公证。那么,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公证模板?婚内财产归属协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公证模板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

  男方:×××,男,×××年×××月×××日出生,汉族,现住×××,身份证号码:×××,系女方XX之夫。

  女方:×××,女,×××年×××月×××日出生,汉族,现住×××,身份证号码:×××,系男方XX之妻。

  男女双方系夫妻关系,于年月日在登记结婚。

  现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归属约定如下:

  第一条、房屋所有权归属

  1、位于省市区街号幢单元号(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所有权证编号为:******,丘地号为:权字第号)的房屋及该房屋内的一切装修、家具、家电均归女方所有。

  2、位于省市区街号幢单元号(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所有权证编号为:******,丘地号为:权字第号)的房屋及该房屋内的一切装修、家具、家电均归男方所有。

  第二条、汽车归属

  1、登记在女方名下的汽车(车牌号)一辆归女方所有。

  2、登记在男方名下的汽车(车牌号)一辆归男方所有;

  第三条、存款、股票、股权

  1、夫妻共同存款五十万元归女方所有,男方应在本协议生效后3日内将其名下的35万元存款转移到女方名下。此后,各自名下的存款归各自所有。

  2、以男方名义持有的股票(股票代码:)及对应的财产价值归男方所有。

  3、以男方名义持有的公司70%的股权全部归男方所有。

  第四条、债权债务

  1、本协议生效以前所产生的夫妻共同债务全部由男方承担。

  2、本协议生效后以各自名义所欠债务归各自承担。

  3、本协议生效前的共同债权全部归男方所有;本协议生效后,在各自名下的债权归各自所有。

  第五条、生活支出

  1、在本协议生效后,各自购买的物品归各自所有;共同购置物品按各自出资比例拥有所有权。

  2、本协议生效后,平时生活费用、孩子抚养费、双方老人赡养费用各自承担一半,

  第六条、受让财产

  1、夫妻一方给付或赠予另一方的财物归接受方所有。

  2、夫妻各自接受的赠与或继承的遗产归各自所有。

  第七条、其它

  1、本协议未明确说明的所有其他财产的归属,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之规定。

  2、双方应在本协议生效后3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协议进行相关财产所有权的转移登记,所需税费双方平均分担。

  3、如双方离婚,双方按本协议约定确定财产归属;如发生争议,任何一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依据本协议确认相关财产所有权的归属。

  4、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男方):

  乙方(女方):

  日期: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

  二、婚内财产归属协议

  甲方:,男,汉族,身份证编号:

  乙方:,女,汉族,身份证编号:

  甲乙双方与年月日登记结婚,甲乙双方在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下,自愿一起订立此协议。协议内容如下:

  (一)该房屋装潢费用为乙方婚前出资元,自本协议签字日起归乙方个人所有,属乙方个人财产。

  (二)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自经手的债务由各自承担。任何一方所欠下的任何债务(含合法债务与非法债务),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均由欠债方个人进行偿还。

  (三)双方各自生产经营工作等各项收入归各自所有,另一方不得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不得主张其享有份额。

  本协议一式两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产生法律效力。自本协议生效后,甲乙双方均有义务在今后的交往中告之第三人,甲乙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双方已进行婚内财产划分的事实,以保证另一方的合法权益。该协议不因离婚而失效。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三、公证夫妻财产协议书需要么

  没有必要将夫妻财产协议书进行公证,因为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不必须公证,在日后离婚的时候也可以作为法律依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对婚后财产进行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就按照婚姻法规定婚后取得的财产,一人一半,约定合法有效。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会起到一个证据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财产纠纷的发生。

  不过要是财产金额数额较大的话,建议可以考虑做公证,因为公证后的协议法律效力高于一般协议,可以对双方都做一个保护。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公证模板的相关知识,没有必要将夫妻财产协议书进行公证,因为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不必须公证,在日后离婚的时候也可以作为法律依据。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