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怎么成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20 11:11
人浏览

  在我们的周围里,经常能听到谁去讲谁的坏话,扭曲事实,添油加醋,添加自己的主观臆想,那么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怎么成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怎么成立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是指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意图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侦查、起诉、审判等。“虚假告发”,是指行为人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单位进行告发。告发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诬告陷害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同时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按照有关规定,行为人涉嫌诬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二是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三是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四是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中国《刑法》第243条规定,犯诬告陷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告,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构成犯罪。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综上可知,诬告陷害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当然在实践中,更多关于诬告陷害罪的问题,如诬告陷害罪与其他罪的界线的问题等。如果您想要更多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请具体联系我们,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问题,,您好做专业的法律分析,帮助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一)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二)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三)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三、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有哪些区别

  (一)客体要件不同

  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诽谤罪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二)主观方面不同

  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诽谤罪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三) 客观行为不同

  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诽谤罪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四) 诬告陷害罪的认定

  认定本罪,主要应注意诬告陷害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

  1、 本罪与错告、检举失实行为的界限。刑法第243条第3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构成本罪。二者区别的标志在于,后者主观上不具有陷害他人的目的,客观上不具有捏造犯罪事实并进行告发的行为。

  2、 本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诬告陷害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对于对情节一般的诬告陷害行为,不应以犯罪论。情节是否严重,可从行为人的动机、所诬告的罪行大小、诬告的方式方法、行为造成的后果影响等方面考察得出结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怎么成立的相关内容,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但在二者还是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