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实缴出资方式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28 13:10
人浏览

  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公司股东出资采用认缴资本制,公司股东的相关信息需要向工商部门登记,那么,实缴出资方式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实缴出资方式有哪些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在这里,特别提出了“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令人关注,留下很多出资方式的空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如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公司以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公司法定公积金转增为注册资本的,验资证明应当载明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股东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应当在公司设立登记时提交已办理其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文件。

  二、实缴出资额为0好不好

  如果一家公司认缴出资额3000万,实缴出资额0元的话。

  实际上这是2014年以后实行认缴制好的企业的做法,认缴3000万,甚至有的会在30年后缴,也可以间接表明公司没有实力,也有的是为了公司资金流动。

  但公司表明愿意承担3000万的风险,至于真出事了到底拿的出,还是拿不出来,那就另说了。

  一般这样的公司企业银行账号不怎么用,出事了法院冻结就冻结。

  三、认缴出资额和实缴出资额有什么区别

  认缴出资额是指公司各股东承诺应向公司缴纳的资本数额,各股东认缴的出资额之和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后就是公司的注册资本。认缴出资额应该在公司章程里明确记载。

  实缴出资额就是各股东按照章程规定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实际缴纳的出资额。

  2014年3月1日前公司注册登记既要登记注册资本(认缴额)也要登记实收资本(实缴额)。公司法修订后公司注册只登记注册资本,不再登记实收资本,所以注册登记时不要验资报告了。

  这是登记制度的改革,过去是"实缴登记制",实缴资本到位才能登记设立。现在是"认缴登记制",股东认足出资额就能登记设立。

  但是,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的。而且无论是"认缴登记制"还是"实缴登记制",股东都要"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公司法第二十八条)只不过工商局登记不登记的区别。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实缴出资方式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对于开设公司,不管多少钱的注册资本,只要按照流程申请,都可以去注册公司,遵守公司法等规章。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