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罚金如何确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26 08:51
人浏览

  很多犯罪分子在面对法律的时候,依旧还在隐瞒,不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当被抓到证据的时候,那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罚金如何确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罚金如何确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罚金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根据《刑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二条 【罚金数额的裁量】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三)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四)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重大损失无法挽回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五)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严重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予以追究的。

  司法解释对掩饰、隐瞒涉及机动车、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权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认定“情节严重”已有规定的,审理此类案件依照该规定。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将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修改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将罪名由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修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三、掩饰隐瞒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当我们自知某些收益是通过违法犯罪的途径所获得的还去窝藏转移等方式去掩饰隐瞒,那就是属于犯罪的,国家相关法律会根据我们所掩饰隐瞒非法收益的金额来对我们进行定罪。

  (二)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掩饰隐瞒犯罪立案标准是掩饰隐瞒通过违法犯罪所得的收益在三千到一万元的,或者在一年之类被两次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导致收到行政处罚的,或者是掩饰隐瞒通过电力、军事、救灾等设施犯罪所获得的收益,或者因为个人的掩饰隐瞒导致国家相关公安部门不能及时的查获上游活动的犯罪认导致财产严重损失的等情况的都可以被认定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三)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如果在案件发生之前明明知道此收益或者赃物是通过违法犯罪的途径所的来的还去以窝藏转移等手段进行掩饰隐瞒的,就需要被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同时可以被处相应的罚金。

  (四)根据我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也有如上明确的规定,并且说明在案件情节严重的情况下,需要被处三年到七年的有期徒刑并且可以同时处罚金。如果是单位窝藏转移非法犯罪的来的收益的,则是需要对该单位对此次事件的直接负责人和直接管理人员进行判刑和处罚金,并且还需要对该进行处相应的罚金。

  (五)除此,对犯罪情节的轻重和案件涉及到的金额的大小也有不同的处罚也有量刑的最低点的,如果在案件中,犯罪情节轻的,那么就可以只处三到六个月的有期徒刑,案件中如果情节严重的,就需要处三到四年的有期徒刑。因非法犯罪所得来的赃物和收益在案件处理后应该全部返还给受损人或者国家。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罚金如何确定的相关内容,对于以上的相关知识内容,想必大家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