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企业事故级别划分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1-14 11:20
人浏览

  我们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最担心的还是安全的问题,尽管我们去努力避免,但是还是会因为一些外在或者内在的原因发生安全事故,接下来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企业事故级别划分标准的详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一、企业事故级别划分标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二、什么是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三、处理安全事故有哪些

  (一)查明事故原因,必须把握准确性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既有客观情况也有主观因素。在事故调查中,要坚持实事求是,认真细致,把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调查清楚,为事故处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责任追究,必须坚持原则性

  责任追究是事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事故后,追究责任人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对责任人的追究汲取事故教训,防止今后类似事故的发生。责任追究必须坚持原则,不能照顾迁就。对责任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处理要有法律依据,要使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起法律责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责任追究要把握好“度”,责任追究不是越严越好,不要无限拔高。在法律范围内,行政处分的梯次要把握好。使当事人心服口服,虽然受了处分,但认为自己应该受处分,没有抵触情绪。切忌重处分企业责任人、轻政府领导人,或者重处理政府领导人、轻企业负责人;切忌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分。

  (三)事故教育,必须注重广泛性

  通过事故对职工群众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是调查事故的重要内容。一是事故的调查要依靠群众,调查组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把调查事故的过程变为职工群众受教育的过程,使大家认识到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违章的,通过事故调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二是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经政府批复后,要及时召开职工大会,通报事故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对责任人进行公开处理,让大家接受教训。切忌少数人操纵,不与群众见面;处理结果束之高阁。

  (四)防范措施,必须要有针对性

  制定防范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是事故调查的关键环节。要紧紧围绕事故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一是思想认识要提高,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二是规章制度要完善,通过事故检查本企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漏洞和缺项,使之健全完善。三是现场管理要加强,要督促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杜绝三违现象。四是安全投入要加大。要淘汰工艺落后的设备,改进工作方法,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切忌制定的防范措施假、大、空,没有针对性,没有可操作性。

  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企业事故级别划分标准的相关知识,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每个级别的责任都不一样的。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来咨询法律快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