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个人之间有非法放贷罪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17 14:10
人浏览

  作为在金融机构工作的与贷款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发放每一笔贷款的时候都要合理,但是往往有些贷款人员一心为了业绩而不按照规定发放贷款,那么个人之间有非法放贷罪吗?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个人之间有非法放贷罪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个人之间有非法放贷罪吗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一)个人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二)单位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个人之间有非法放贷罪吗 

  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方面。违法发放贷款罪侵犯的客体系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为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二)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较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三)主体方面。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单位主体包括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和个人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四)主观方面。违法发放贷款罪在主观方面一般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对于自身违反国家规定而发放贷款的行为可能导致的损害结果未能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

  三、非法放贷罪的特征

  本罪有以下特征,

  (一)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二)行为人有以牟利为目的,以吸收客户的资金不入帐的方式,将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等行为。

  (三)行为人的行为,造成重大损失的,才构成犯罪。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个人之间有非法放贷罪吗的法律知识。综上所述,不管是个人之间贷款还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都需要遵从我国的相关规定,要不然就是犯了非法贷款罪,不仅要被罚款,还需要遭受拘役等一系列严厉的处罚。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