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税收法律的主体的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05 12:37
人浏览

  税收的一方代表着国家,另一方是负有纳税义务的人,相关税款必须要及时齐数缴纳才可以。那么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了解税收法律的主体的是什么的相关法律问题,下面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税收法律的主体的是什么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要有三类:即国家、税务机关、纳税人。如果按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即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征税主体指参加税收法律关系,享有国家税收征管权力和履行国家税收征管职能,依法对纳税主体进行税收征收管理的当事人,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国家才享有税收的所有权,因此政府是真正的征税主体。但是,实际上国家总是通过法律授权的方式赋予具体的国家职能机关来代其行使征税权力,因此,更具法律意义的征税主体是税务机关。

  纳税主体应当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上,就是通常所谓的纳税人,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广义上,除纳税人外,还包括扣缴义务人,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同种类的纳税主体,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尽相同。

  

  二、税收筹划的意义是什么

  (一)有利于企业经济行为有效率的选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1、有利于增加企业可支配收入。

  2、有利于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3、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投资、生产经营决策,获得最大化的税收利益。

  4、有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税务处罚。

  (二)有利于实现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增加国家收入

  1、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落实。

  2、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3、有利于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4、有利于税收代理业的发展。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各种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内容,它联结了整个税收法律关系的运行,它是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存在的客观基础。一般认为,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税收利益,包括物和行为两大类。具体而言,在税收征纳法律关系中,税收利益表现为纳税主体部分财产的单向转移,同时也表现为征税主体税收收入的无偿取得。进一步说,纳税主体因为偿付了公法上的债务——缴纳税收,从而获得了要求并享有国家提供社会公共需要的权利,与此同时,国家也因其实现了公法上的债权——获得税收,从而负有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由三方主体组成的税收法律关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税收法律的主体的是什么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每年都有个税退税的业务,纳税者可以及时关注退税消息。若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法律快车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