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撤销权行使期限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7-23 17:58
人浏览

  撤销权是指权利人有权利对已经生效的合同予以撤销,一般撤销权的期限为一年,超过规定期间撤销权无效。那么撤销权行使期限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撤销权行使期限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但是基于重大误解产生的撤销权应当在九十日内行使。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第二项、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撤销权行使期限

  二、撤销权的行使范围、撤销权的行使期限

  (一)撤销权

  1、撤销权行使的范围

  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以及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均可以行使撤销权。

  2、可撤销合同中行使撤销权时应遵循如下规则

  (1)行使撤销权的主体要符合法律规定撤销权的目的;

  (2)行使撤销权的客体要合法;

  (3)行使撤销权的方式要适当;

  (4)行使撤销权须在法定期间内行使。

  3、撤销权的行使期限

  行使撤销权的当事人自或者应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否则,法律不予保护,可撤销合同仍应为有效合同。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注意事项:

  (1)了解构成撤销的事由

  (2)掌握行使撤销权的方式

  (3)把握行使撤销权的时间

  三、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期限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一条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该权利消灭。

  法律一方面赋予债权人一定的撤销权,以保护其权利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又对其行使权利进行时间上的限制,目的是维护交易的稳定状态,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因此撤销权行使的期限规定两种除斥期间,一是时间为一年的短期除斥期间适用债权人知道撤销事由的情况,从知道之日起算1年;二是时间为5年的长期除斥期间适用于债权人不知道撤销事由的情况。

  总而言之,阅读完以上文章我们能够了解到,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一年,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撤销权行使期限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