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一般会怎么判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4-26 11:09
人浏览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保护法益是社会管理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会导致教学、科研无法进行等结果发生,那么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一般会怎么判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一般会怎么判刑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对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是需要由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究竟是否构成犯罪,主要是看情节是否严重,这就需要由人民法院来综合全案判断的。对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适用缓刑的。为了鼓励罪犯积极进行改造,如果在监狱里表现良好的,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人民法院是可以考虑适用假释或者减刑制度的。

  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立案的标准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立案的标准是,如果行为人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并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立案。

  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什么是相关要求?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这里所说的社会秩序不是广义的一般的社会秩序,而是指特定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具体是指国家机关与人民团体的工作秩序,企业单位的生产与营业秩序,事业单位的教学与科研秩序。侵犯的对象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

  (二)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但并非一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人都能构成本罪,构成本罪的只能是扰乱社会秩序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故意构成。

  对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的判刑根据其的作用进行划分为首要分子、和积极分子然后分别定罪量刑,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一般会怎么判刑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