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处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6-02 07:18
人浏览

  在生活中,如果因为行为人的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的主观心理必须是过失。那么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处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处罚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二)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能判缓刑

  过失致人死亡罪符合一定条件就能判缓刑。

  缓刑的条件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三、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认定

  (一)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

  3、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

  (二)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三)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一般需要承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处罚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