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区别,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8-20 11:11
人浏览

  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区别在于两者之间是否以意思表示作为必备要素、能否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是两者都是有当事人的表示行为、有真实意思表示也能够具备法律后果。

  一、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区别

  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区别在于: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二、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

  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

  1.二者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

  2.二者都需要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只有做出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

  法律快车提醒您,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是有一定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

  三、准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哪些

  准民事法律行为包括:

  1.催告。在相对人的催告行为中,虽然可以看出相对人的意思,但其法律后果只是为期一个月的期间的开始,期间届满后,对方仍未作出表示的,视作拒绝追认。

  2.通知。在这类行为中,行为人表示的并不是某项意思,而是一种事实或者情况,通知行为所发生的法律后果是基于法律规定,而非基于当事人的意思。

  3.宽恕。宽恕是一种以感情为表意内容的行为,但被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并非宽恕内容所包含,而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法律后果。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