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诈骗5000元以下怎么处理,诈骗的犯罪构成要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7-12 12:22
人浏览

  诈骗5000元以下的处理方式要看行为人是否构成了犯罪,果诈骗没有达到立案标准的只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诈骗达到了刑事立案标准的,可能被判处拘役、管制或者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

  一、诈骗5000元以下怎么处理

  诈骗5000元以下怎么处理要看诈骗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而是否构成犯罪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别判断:

  1.诈骗的数额是否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通常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的就可以立案处理了,此时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时是否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造成被骗人死亡等情况,此时需要比照法律的规定确定量刑标准,如有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诈骗的数额在立案标准以下,并且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不以犯罪论处,其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诈骗的犯罪构成要件

  诈骗有以下四个犯罪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3.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

  4.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法律快车提醒您,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

  三、诈骗的从严处罚情形

  诈骗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比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从严处罚:

  1.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2.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