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立案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07 10:38
人浏览

  一、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立案标准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针对他人的诋毁内容,若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可能构成诽谤罪。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具体立案标准包括:

  1.必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并在社交平台上散布这些捏造的事实。

  2.诽谤行为必须明确指向特定的个人。

  3.只有当这些捏造事实的诽谤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时,才能构成诽谤罪。

  根据司法解释,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

  (2)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信息网络诋毁行为

  信息网络诋毁行为是指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平台,捏造并散布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对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形象造成极大的伤害。

  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信息网络诋毁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这些行为若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立案标准

  三、网络平台诽谤规定

  针对网络平台上的诽谤行为,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

  1.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若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将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

  (2)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也规定了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3.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与和谐。

  除了诽谤罪,还有哪些网络行为可能触犯法律?如果你对网络法律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法律快车上发起咨询,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