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贷款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2-19 10:12
人浏览

  贷款诉讼时效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身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其诉讼时效是三年,超过二十年的法院不予保护。贷款还不上的后果包括产生滞纳金和利息等。

  一、贷款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贷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为三年,在上述时效期间内,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关于借贷纠纷的民事诉讼。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贷款还不上有什么后果

  贷款还不上的后果有:

  1.收到贷款机构的催告,累计滞纳金与利息;

  2.影响个人征信,影响到未来贷款就业等;

  3.有可能收到律师函与传票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

  4.被申请支付令,法院抵押冻结查封,财产被强制执行;

  5.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与子女入学。

  三、贷款需要什么条件

  法律快车提醒您,一般情况下,办理银行贷款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1.借款人提供合法身份证明。

  2.借款人本人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3.借款人年龄超过18周岁。

  4.借款人无不良逾期,信用记录良好。

  5.借款人有足够还款能力。

  6.借款人有稳定的收入与职业。另外,如果贷款的类型并非信用贷款,借款人一般还需要对贷款进行银行认可的担保。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