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1-30 07:19
人浏览
导读: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是案件应由被告住所地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调查并搜集法院认为有必要的证据。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社会公益团体、个人等。

  一、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

  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是: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由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在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后,裁定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交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对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应当调查收集。对于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且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所必要的专门性问题,人民法院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二、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是什么

  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社会公益团体、个人等等。法律快车提醒您,无论自然人、社会组织、检察机关还是行政机关作为原告参与公益诉讼,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建立一种互补的多元制主体模式将更符合现实所需。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保护者,予公民公益诉讼起诉权是法律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

  三、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特征

  1.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仅指无利害关系的人。且如果原告为多人,可由裁判法官选择适宜的人作为原告。

  2.原告起诉的出发点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尊严及社会公平正义,而非个人一己私利。

  3.公益诉讼涉及的案件范围宽泛,可以是民事侵权行为,也可以是行政违法、刑事犯罪活动。

  4.公益诉讼的地位体现在对国家机关执法能力不足的补充与协助,而非取代国家机关进行执法活动。

  5.原告在胜诉后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