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案件起诉到法院,多久才能判决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10-08 15:19
人浏览
导读:案件起诉到法院,三至六个月才能判决,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审理期限为三个月;使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审理期限为六个月,通常,法院会在案件的审理期限内将案件审结。

  一、案件起诉到法院,多久才能判决

  案件起诉到法院,三至六个月才能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146条的规定,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要短于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这是因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均为简单的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且争议不大,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调查取证,就能够查明案件事实。

  二、民事诉讼都需要什么手续

  法律快车提示您,民事诉讼都需要以下手续:

  1.原告向法院起诉。

  2.法院受理后,向原告送达受理通知书和开庭传票,并通知交费;向被告送达诉状和证据材料副本、开庭传票等。

  3.法院开庭审理,并依法调解或判决。

  4.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可在15日内上诉,由上一级法院重新审理并调解或判决。

  5.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则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执行。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三、民事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从侵权发生3年内,法律别有规定除外。也就是应从受害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被侵权时的3年内提出主张。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