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立案后要交钱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9-05 16:20
人浏览
导读:立案后一般是要交诉讼费,但是原告是残疾人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追索赡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等情况下可以申请司法救助,免交诉讼费用。

  一、立案后要交钱吗?

  立案后一般是要交诉讼费,但原告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免交诉讼费用:

  1.残疾人无固定生活来源的;

  2.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3.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定期救济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无其他收入的;

  4.因见义勇为或者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其近亲属请求赔偿或者补偿的;

  5.确实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

  二、法院立案怎么通知原告的

  法院立案通知原告的方式是:一般是通过电话的方式。法院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三、立案多久能有结果

  法律快车提醒您,法院立案后一般三到六个月能有结果。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