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缓刑是如何执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9-28 04:03
人浏览
导读:缓刑的执行方式是先由法院进行判决,然后法院会将相应文书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会办理释放手续,缓刑人员释放后还需要到社区所在的司法局进行报道,以及接受相应的监督。

  一、缓刑是如何执行?

  缓刑的执行方式为:

  1.缓刑判决从依法确定之日起,人民法院就应当立即交付执行。

  2.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交付考察。

  3.实行亲属责任担保和经济担保的方法,敦促缓刑犯自觉接受改造。

  4.回访考察。

  5.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二、缓刑期间发现漏罪怎么处理

  首先,《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从立法技术层面分析,上述规定对于新罪和漏罪两种情形的规定是有明显区别的。

  对于新罪的表述是“犯新罪”而不是“发现新罪”,对于漏罪的表述是“发现漏罪”而不是“犯漏罪”,从这种立法表述的区别中,我们不难得出,刑法将因“漏罪”撤销缓刑限定在“发现”时,也就是说,只要“漏罪”在缓刑考验期内被发现,就应当撤销缓刑。

缓刑执行

  三、缓刑可以变更执行地么?

  可以。法律快车提醒您,被判缓刑申请的异地执行,但由于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可以申请回原籍执行。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刑法》 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