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刑法有非法集资的罪名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6-16 16:44
人浏览
导读:刑法是没有非法集资的具体罪名,但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实施非法集资行为的涉嫌三种犯罪,一个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及擅自发行股票或债券罪和集资诈骗罪。

  一、刑法有非法集资的罪名吗

  中国刑法中关于非法集资行为的罪名共有三个,一个是刑法第176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个是刑法第179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或债券罪,一个是刑法第192条规定的集资诈骗罪

  二、非法集资人数必须30人以上吗

  法律快车提醒您,非法集资的双方必定集资方为一个单位或者个人,被集资方为一般百姓或者单位,原则上应当人数众多,数额巨大,至于是否一定以30人作为标准,这只不过是一个参考。如果一个非法集资项目所涉人数不多,但数额巨大的,仍可能构成非法集资,其同样会产生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所以,认定标准主要应当看是否人数众多、所涉金额巨大、危害后果严重等。

  三、常用非法集资方法

  1.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借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谎称已经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者吸收存款。

  2.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另一个是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非法吸收资金。

  3.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科技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市民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逸。

  4.打着“养老”的旗号。有两个突出形式: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人“加盟投资”。另一个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投入资金。

  5.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以毫无价值或者价格低廉的纪念品、纪念钞、邮编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的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市民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6.假借P2P名义。即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设立所谓P2P网络借款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存款,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