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肇事逃逸的法律定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3-27 11:52
0人浏览
导读:肇事逃逸的法律定义指在主观上有明显逃避处罚的目的在客观上实施了具体逃离的行为。如果只是将事故伤者送往医院,之后不留下肇事驾驶人的真实信息也不报警处理的,可认定为肇事逃逸情形。

  一、肇事逃逸的法律定义

  肇事逃逸的法律定义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可以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法律快车提醒您,对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够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且等待接受处理的,根据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仍然可以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二、交通事故后肇事逃逸必须受到刑罚吗

  交通事故后肇事逃逸不一定受到刑罚。我国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由公安部门对其处二百元以上到二千元以下的行政处罚,并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不构成肇事逃逸的情况

  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有以下情形: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等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还有疑问? 立即咨询律师

25万认证律师 · 60分钟无限追问 · 平均2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向我提问获取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默认头像
王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谢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黄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陈律师6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