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诈骗报案会不会告诉家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7-20 06:02
人浏览
导读:诈骗报案会不会告诉家人要看实际情况。如果被骗者也就是受害人已经是满十八岁的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那么不会告知家人;如果受害者未满十八岁,则需要通知作为监护人的家长。

  一、诈骗报案会不会告诉家人

  立案后是否通知家长取决于案件的实际情况,如果是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则不会通知家长,而通知本人;如果是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或者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则要通知其作为监护人的家长。

  二、诈骗一般多久判刑

  诈骗一般多久判刑要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来决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一般的公诉案件审理,是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超过三个月。

  法律快车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三、如何判断构成诈骗罪的标准

  判断构成诈骗罪的标准如下: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犯罪主体。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关联法条

《中华人民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八条

《中华人民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八条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