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6-05 09:32
人浏览
导读:法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对他人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需要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上为直接故意、主体为一般主体、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内容等。

  一、法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什么

  法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指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是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行为。

  本罪的保护法益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公民个人信息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开展、正常生活状态的维持,不仅关涉个人名誉,同时影响个人的社会评价。公民个人信息的破坏或侵害,既可能给公民带来物质上的损失,也可能造成精神上的伤害,并影响公民在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政治生活中各项权利的实现。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需要哪些构成要件

  1.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主体是一般主体;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4.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信息的隐私权。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一款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以取保候审吗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以取保候审。法律快车提醒您,因为取保候审针对的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罪行较轻,没有必要逮捕,对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人,或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人。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