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经济仲裁时效多长时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4-28 07:29
人浏览
导读:经济仲裁时效为三年。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及时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在仲裁期限过后再去申请仲裁的,仲裁机构不会受理。

  一、经济纠纷时效多长时间

  经济纠纷仲裁时效适用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民事诉讼的时效一般为三年,从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经济纠纷起诉,法院会在3-6个月开庭审理。如果某一权利过一诉讼时效,对方以过时效抗辩的,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关于经济纠纷的诉讼时间,这个没有什么限制,即使过了诉讼时效,法院也应当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十四条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经济仲裁最长审理期限为多久

  法律快车提醒您,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经济纠纷申请经济仲裁的,仲裁庭应该在组庭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裁决书。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四十六条作出裁决的期限

  1.仲裁庭应在组庭后6个月内作出裁决书。

  2.经仲裁庭请求,仲裁委员会秘书长认为确有正当理由和必要的,可以延长该期限。

  3.程序中止的期间不计入上述第1款规定的裁决期限。

经济仲裁时效

  三、申请仲裁的条件有哪些

  1.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既是当事人授权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依据,也是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依据。因此,当事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仲裁协议,而只有一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不得受理。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申请人请求仲裁委员会予以保护的合法权益以及要求被申请人履行实体义务的具体内容。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其所提出的仲裁请求是否合理,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理由是否正确,需要由仲裁委员会进一步确定,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时,只要提出具体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可。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当事人申请仲裁解决的争议事项必须属于《仲裁法》第2条规定的范围,并且不属于《仲裁法》第3条规定的不能仲裁的事项。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