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刑事案件最长羁押多长时间能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9-13 15:07
人浏览
导读:刑事案件羁押期限最长多少时间能判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各个刑事诉讼活动程序共同决定。我国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活动的时间包括立案侦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审判和执行所有刑事诉讼活动的时间。

  一、刑事案件最长羁押多长时间能判

  由各个刑事诉讼活动程序共同决定。

  1.拘留一般要十四天,最长要三十七天;

  2.逮捕、侦查一般需要二个月,最长要七个月;

  3.审查起诉一般是一个半个月,最长是两个半个月;

  4.法院一审一般是一个半个月,最长是两个半个月。

  5.如果需要进行二审的,则一般需要一个半个月,最长需要两个半个月。

  二、批捕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方式是什么

  1.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理由和证明材料;

  2.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

  3.听取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了解是否达成和解协议;

  4.听取现阶段办案机关的意见;

  5.听取侦查监督部门或者公诉部门的意见;

  6.调查核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体状况。

刑事案件最长羁押

  三、羁押期限届满取保候审是怎样的情况

  羁押期限届满取保候审是因为羁押期限已经届满,所以需要变更其他的强制性措施,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话,主要就采取了取保候审的措施。

  法律快车提醒您,如果是属于羁押期限,期限满之后没有办结完毕,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

  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羁押的,期限期限届满后,不一定必须要取保候审:

  1.羁押期限届满后,经侦查,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不属于犯罪的,应当解除羁押措施,释放当事人;

  2.羁押期限届满后,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可以取保候审。

  3.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应当监视居住。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