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欺诈消费者行为如何起诉对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7-05 13:42
人浏览
导读: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起诉流程是,当事人写好起诉状和整理好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然后是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最后是法院会进行立案并判决,对方不上诉的则判决生效。

  一、欺诈消费者行为如何起诉对方

  起诉流程如下:

  1.写好诉状,拿条子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张1寸照片去当地法院立案;

  2.立案后看自己的案子归哪个审判庭管,然后给被告送达开庭传票;

  3.开庭,在法庭上各自陈述事实和理由;

  4.法院经过审理后下达判决书让双方签字领取;

  5.领取后15日内都没有上诉的话判决就生效;

  6.判决书中会规定生效后几日内让被告支付赔偿,如果到时候被告不支付的话就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直到得到自己该得的款项。

  二、欺诈消费者怎么赔偿

  法律快车提醒您,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果有欺诈行为,要对消费者进行3倍赔偿,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消费欺诈3倍赔偿是获赔的最低限度。

  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定惩罚性赔偿仅是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高限度。

  倘若经营者与消费者明确约定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条款,不违反立法本意。另外,基于契约自由的精神,经营者与消费者可自由约定高于法定倍数的惩罚性赔偿条款。如果商家拒绝按约赔偿,消费者可以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认定有何标准

  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要考虑以下三个条件:

  1.从主观方面看,欺诈者必须具有欺诈的故意。欺诈者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被欺诈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从而与其进行民事行为,欺诈人主观上有欺诈的恶意。

  2.从客观方面的方法看,欺诈者采用的是欺骗的方法:一是虚构事实,即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实,告知虚假情况;二是隐瞒真相,即掩盖和歪曲客观存在的事实。

  3.从客观方面的后果看,欺诈行为造成了对方当事人相信谎言,陷于错误判断,并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事实,即与欺诈人进行了民事交易行为。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