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冒用他人身份证罪立案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11-24 10:48
人浏览
导读:我国刑法并未对冒用他人身份证罪做出规定,冒用他人身份证的,可能会构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该罪的立案标准包括冒用他人身份证的行为发生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冒用行为包括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用的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且犯罪情节严重。

  一、冒用他人身份证罪立案标准

  我国刑法并未规定有冒用他人身份证罪,冒用他人身份证的,可能会构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该罪名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1.行为发生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即发生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其中“国家规定”是指刑法第96条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2.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用的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这里的“证件”主要指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

  3.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此处的“情节严重”的程度认定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是否多次或大量使用、盗用。

  (2)是否造成行为相对人财产严重损失或者信誉、名誉严重受损。

  (3)是否为隐瞒违法犯罪行为。如果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是为了掩饰违法犯罪行为,那么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就增加了国家相关机关对行为人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难度。这种查处难度的增加应该看作是行为人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行为本身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故应将这种情况视作“情节严重”。

  二、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法律快车提醒您,该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或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该结果发生。

  3.犯罪客体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信用,及行为人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会对社会诚实信用秩序带来破坏。

  4.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真实身份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的行为。

冒用他人身份证罪

  三、冒用他人身份证尚未构成犯罪的该如何处罚

  法律快车提醒您,根据《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2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1.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身份证的;

  2.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3.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处10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1.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2.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对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