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欺诈方式签署的合同是否有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7-14 00:23
人浏览
导读:欺诈方式签署的合同是可撤销的合同,合同的效力在被撤销前,有效的;被撤销后,合同是无效的。合同欺诈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等。

  一、欺诈方式签署的合同是否有效

  撤销前是有效的,撤销后自始无效。

  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二、欺诈签订合同怎么举证

  法律快车提醒您,欺诈签订合同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举证:

  1.证明欺诈人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手段实现签约目的。

  2.证明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向对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其订立合同的目的。

  3.证明所签合同生效后欺诈人通过双方履行该合同,达到其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以欺骗方式签署的合同

  三、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

  1.侵权民事责任,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2.违法行政责任。合同欺诈行为的行政法律责任,要承担一定的惩罚性经济义务,通过经济惩罚强制教化,不仅如此,对严重违法的要吊销营业执照,实行市场禁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3.犯罪刑事责任。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属于民法和调整范围,其承担的是一种民事责任。但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如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种性质时,行为人承担的就不只是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