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造谣者在网络时代应该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12-15 01:57
人浏览
导读:造谣者在网络时代承担应该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法律责任。网络造谣需要的证据包括了物证、书证、视听材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

  一、造谣者在网络时代应该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造谣者在网络时代应该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网络造谣,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或法人的商誉,造谣者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网络造谣,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1)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3.刑事责任。网络造谣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可能触犯刑事罪名有很多,比如诽谤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寻衅滋事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等。

  二、网络造谣需要什么证据

  网络造谣需要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视听材料等,如果是通过网络造谣的,当事人可以通过网络截图的方式收集证据。证据内容要能够证明侵权者采取捏造、夸大、扭曲事实的方法对被害人实施言辞上的人身攻击。

  法律快车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三、网上造谣怎么维权

  在网络制造谣言的,公民维权是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也可以通过打110的方式向公安机关举报,如果谣言是诽谤行为的,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