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医疗纠纷和解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9-17 00:37
人浏览
导读:医疗纠纷和解的注意事项有如果签订和解协议的应当是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等等。除了和解的方式,对于医疗纠纷还可以申请调解或者是起诉。

  一、医疗纠纷和解的注意事项

  发生医疗纠纷后协商解决要注意的问题为:

  1.协议应当为双方自愿,不得有欺诈、胁迫等行为;

  2.协议条款不违背我国法律;

  3.医患双方均有协商的意愿;

  4.医患双方在各项条款上均达成一致意见;

  5.患方合法主体;

  6.医疗机构合法主体。

  二、通过哪些渠道解决医疗纠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疗纠纷和解

  三、医疗纠纷赔偿标准

  1.医疗费:法律快车提醒,是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的,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2.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6.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8.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9.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医疗纠纷鉴定
浏览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