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侵犯他人隐私是指什么行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10-16 08:57
人浏览
导读: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是指,侵犯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信息的控制与保守权、隐私利用权的行为。侵犯隐私利用权的具体行为有,非法侵入公民住宅;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等。

  一、侵犯他人隐私是指什么行为

  侵犯隐私的主要行为:

  1.个人生活安宁权。即指权利主体能够完全依自己的意志来支配自己的个人私生活,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与破坏的权利。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个人信息的控制与保守权。即指民事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传播等行为所享有的排他性的控制与保守的权利。

  3.“隐私的利用权”。权利主体有权依照自己的意志来利用自己的隐私从事自己愿意从事的有关的活动,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例如:

  (1)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4)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5)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

  二、面对隐私权被侵犯应该采取什么处理措施

  法律快车提醒您,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集中措施:

  1.采取自救性措施,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或警告,或要求其立即删除等等。

  2.报警、要求公安机关处理。

  3.向人民法院起诉责任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三、侵犯他人隐私罚款多少

  法律快车提醒您,侵犯他人隐私罚款的标准如下:

  1.侵犯他人隐私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2.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