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情况下可以认定为肇事逃逸行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7-16 08:22
0人浏览
导读:肇事逃逸的认定包括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发生了交通事故,为了躲避承担责任,立即逃离现场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一般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什么情况下可以认定为肇事逃逸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二、肇事逃逸如何处罚

  1.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伤亡、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肇事逃逸处理期限是多长

  法律快车提醒您,肇事逃逸后交警一般在三个月内要结案。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七条

  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尸体检验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

  对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检验、鉴定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约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十日。超过二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日期开始调解,并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

  1.造成人员死亡的,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

  2.造成人员受伤的,从治疗终结之日起;

  3.因伤致残的,从定残之日起;

  4.造成财产损失的,从确定损失之日起。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还有疑问? 立即咨询律师

25万认证律师 · 60分钟无限追问 · 平均2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向我提问获取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默认头像
王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谢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黄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陈律师6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