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提交证据超过举证期限怎么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11-26 00:21
人浏览
导读:提交证据超过举证期限的处理是要看情况,如果是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及时举证的,则经过法院的同意还可以上交证据,如果是故意不及时举证的,则法院不会接受该证据。

  一、提交证据超过举证期限怎么处理

  超过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在举证期间由于客观原因,确实无法提供证据的,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批准可以上交。但对于恶意不提交,拖延审判时间的,法院不予接受逾期提交的证据。

  二、民事诉讼举证期限是多久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向人民法院就自己所支持的案件事实进行举证的期限一般为十五日。

  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三、举证期限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法律快车提醒您,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从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即送达举证通知书,从这一点看该规定并无不妥之处。但实务中并非每一个案件争议的焦点都十分明确,一是从诉状中看似争议重大的问题,经被告答辩后予以承认,该部分事实的证据无需再举,二是举证责任的分配一般由人民法院确定,而具体操作中则是承办此案的审判人员,但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时一般是由立案庭人员送达举证通知书,可能会出现“事不对题”的举证通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