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个人债务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1 18:19
人浏览
导读:个人债务转让的法律规定是要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债务要具有可转让性,不是债务人的专属债务,以及其他的条件。另外就是个人债务转让是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

  一、个人债务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债务转让的法律规定有:

  1.债务转让要获得债权人的同意;

  2.新债务人可以向债权人主张原债务人享有的抗辩权;

  3.以及除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次债务以外,都应当一并转让给新债务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一条

  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催告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同意,债权人未作表示的,视为不同意。

  第五百五十二条

  第三人与债务人约定加入债务并通知债权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表示愿意加入债务,债权。未在合理期限内明确拒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其愿意承担的债务范围内和债务人承担连带债务。

  第五百五十三条

  债务人转移债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原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债权的,新债务人不得向债权人主张抵销。

  第五百五十四条

  债务人转移债务的,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但是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二、个人债务转让诉讼时效是否中断?

  法律快车提醒您,债务转让是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根据《民法典》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从而诉讼时效进行的条件是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如果当事人通过实施这些行为,使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则诉讼时效已无继续计算的意义,当然应予以中断。

  三、个人债务转让如何通知?

  债务转让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通知:

  1.口头通知;

  2.书面送达;

  3.短信通知;

  4.邮件通知;

  5.公告送达;

  6.诉讼通知,诉讼通知是在起诉时才通知对方债权转让事宜,且是通过法院通知对方履行债务。

  债务转让,是指合同债务人通过协商,将合同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承担的行为。债务转让,使得债务人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发生了变化,其会对债权人权益的实现带来影响,因此相关法律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