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债权诉讼时效在民法典中有多长时间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08 22:50
人浏览
导读:债权诉讼时效在民法典中有三年的时间期限规定,三年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是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开始计算的。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一、债权诉讼时效在民法典中有多长时间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债权诉讼时效如何中止

  法律快车提醒您,出现法定情形就可以中止诉讼时效。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1.不可抗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5.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三、债权诉讼流程是怎样的

  债权纠纷起诉流程如下:

  1.提交诉状申请立案。债权人可以写一份起诉状然后递交到法院立案厅进行立案。

  2.法院发出受理通知。在法院立案之后,人民法院会对债权人发出受理通知。

  3.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债权人和债务人交换双方的证据,债务人就债权人的诉求作出应答。

  4.开庭审理、质证、辩论。上述程序进行完之后,双方只需等待开庭,然后参与审判即可。

  5.宣布判决结果。有可能是当庭宣判,也可能是择日宣判。

  6.判决生效,执行。起诉前进行财产保全,有利于维护权益,有利于执行。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