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1-05 08:55
人浏览
导读: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是包括单方行为、要式行为等。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主要目的是用条件对行为的效力进行限制或确定,一般是约定延缓条件又或者是解除条件。

  一、附条件的民事律行为有哪些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包括的情况:

  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分为:单方行为、 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2.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3.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

  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主要目的是用附加的条件对法律行为的效力进行限制或者确定。

  所谓的条件是指将来发生的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不确定的事实。附有条件的行为称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条件类型分为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

  1.延缓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使法律行为只有当约定的事实出现时,才发生效力的条件。

  2.解除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存续,使已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实现时终止的条件。

  三、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要求是什么

  1.条件必须是将来的事实。

  法律快车提醒您,已经发生的事实,无论当事人是否知晓,都不能作为条件。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的事实可以是自然事件,可以是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第三人的行为,也可以是一个社会事件,如公职人员的选举结果等。

  2.条件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即该事实是否发生,是当事人无法精确预料的。

  这里的当事人仅限于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必定要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确定不会发生的事实也不能作为条件。我国民事司法实践认可,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如果所附的条件是不可能发生的,应当认定该民事行为不发生效力。

  3.条件必须合法,不能以违反法律的事实作为条件。

  我国民事司法实践认可,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如果所附的条件是违背法律规定的,应当认定该民事行为无效。

  4.条件必须是当事人设定的条件,不能是法律规定的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有关的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中附条件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把当事人的动机反映到民事法律行为中,使其具有法律的意义。除个别例外情况,如公序良俗原则发生作用的情形,民法通常并不过问当事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动机,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动机不受司法审查。但通过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可以使当事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动机成为司法审查的对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