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院诉前调解是什么意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2-10 02:44
人浏览
导读:法院诉前调解的意思是相关当事人提起诉讼后再开庭前法院对当事人纠纷进行调解的过程。法院诉前调解结束后会在三日后开庭并在六个月内宣判,如果是使用简易程序的三个月内宣判。

  一、院诉前调解是什么意思

  诉前调解是指立案前的调解,就是在当事人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前,立案法官在征得起诉人同意的情况下,暂缓立案,将纠纷交由诉前调解组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再由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的制度。诉前调解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不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在法院立案庭设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来调解;一是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法院立案 庭的法官来调解或法官与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共同来进行调解。

  二、法院诉前调解的原则  

  诉前调解程序重点要处理好当事人主体处分权的保障与司法裁判权的关系。其应遵守的程序原则是:

  1.双方自愿原则。由于诉前调解在立案前进行,调解主持人无审判权,更多体现的是民间调解人的角色特征,使纠纷解决脱离审判的影响,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当事人的处分权和合意,法院不能强制调解。

  2.过程快捷原则。诉前调解因其程序的非正式性而较诉讼调解更应当快捷、灵活、简易,一旦调解破裂,不应拖延而迅速转入诉讼程序,这种程序的转换应确定时限并由法院自动完成,当事人无需另行申请。

  3.调处灵活原则。诉前调解具有纠纷解决基准上的非法律化特征。由于诉前调解尚未进入诉讼程序,调解行为无需机械适用实体法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框架内,可以有较大的灵活运用。

  4.效力确认原则。由于诉前调解是在法院主导下进行,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应当以法律文书形式赋予法律效力,从而有别于人民调解协议,达到一次性解决纠纷的效能。

  5.费用节约原则。对于起诉至法院而选择诉前调解并且调解成功的,法院收取的费用应当低于诉讼费用,减少当事人为解决纠纷付出的成本,以此鼓励当事人达成调解。

  6.保密原则。诉前调解中产生的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妥协的信息,应当进行严格的保密。调解若不成功,诉前调解法官应将这些材料单独封存,不应流转至最后作出裁判法官,以避免对法官的中立性判决产生先期性的不当影响。

  三、法院诉前调解后多久开庭宣判

  法律快车提醒您,法院诉前调解之后三天后开庭,但法律对整个诉讼过程规定了相应的时限。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简易程序的,审限为三个月,适用普通程序的审限为六个月。

  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