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肇事逃逸如何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0 06:19
人浏览
导读:肇事逃逸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方式是行为人是否有发生导致一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而逃离现场的情形、是否有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而离开现场的情形等。

  一、肇事逃逸如何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造成人员伤亡:如果交通肇事导致一人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并且肇事者负有事故的全部或者主要责任,那么就可以认定为犯罪并以此罪名定罪处罚。

  2.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如果肇事逃逸造成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并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同时无能力赔偿数额达到三十万元以上,也可以构成犯罪。

  3.特定情况下逃逸: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但如果存在逃逸行为,也可能被视为犯罪。这包括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却逃离现场,或者在接受调查时逃匿等情况。

  二、肇事逃逸构成犯罪要判多久

  法律快车提醒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伤亡、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肇事逃逸构成犯罪交警扣车要多久

  对肇事逃逸车辆进行扣留的,扣留期限是没有具体规定的,一般是自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车辆。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九条

  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事故车辆,并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的车辆应当妥善保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扣留事故车辆所载货物。对所载货物在核实重量、体积及货物损失后,通知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货物所有人自行处理。无法通知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不自行处理的,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严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停车场停放扣留的事故车辆。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八条

  自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

  因扣留车辆发生的费用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当事人领取,当事人逾期未领取产生的停车费用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经通知当事人三十日后不领取的车辆,经公告三个月仍不领取的,对扣留的车辆依法处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