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农村五保户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7 22:48
人浏览
导读:农村五保户是什么?本文详细介绍其相关规定、对象及供养形式。想要详细了解其中的法律细节吗?跟随小助手法律快车一起进行深入探讨。

一、农村五保户是什么

农村五保户是指无法自力更生的农村老、弱、孤、残人员。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立了五保户的权益与保障,规定了具体的供养措施,包括基本生活的吃、穿、住、医、葬保障。

1.该条例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涵盖了供养条件、供养对象,以及供养工作的组织管理;

2.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村民委员会具体协助执行;

3.国家对在供养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五保户供养对象与流程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了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包括:

1.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老年人;

2.残疾人;

3.未满16岁的村民。

申请五保供养的程序要求严格,需要经过民主评议、公告无异议,并通过乡、民族乡、镇政府审核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后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同时,五保供养对象的资格是有条件的,一旦不再符合条件,应及时报告并核销其供养证书。

山东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

三、供养内容与形式

农村五保供养内容包括:

1.基本食物供给;

2.生活用品和零用钱的提供;

3.基本居住条件;

4.疾病治疗及丧葬事宜的妥善处理。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还特别强调了合理的供养标准和资金的严格管理,确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并随之适时调整。

供养形式上,五保户可以选择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并由相关服务机构提供相应服务。

关于五保户,您是否有其他疑问?请继续提问,法律快车将为您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