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终止司法鉴定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9 03:15
人浏览
导读:终止司法鉴定的情形有哪些?本文将带领大家理解每种情况的具体含义及其对案件的影响。如有更多法律疑问,欢迎跟随法律快车小助手一探究竟。

一、终止司法鉴定的情形有哪些

司法鉴定是诉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终止可能会对案件的进展产生影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司法鉴定的终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不合法或违背公德的用途:申请鉴定时需签订协议书明确目的,一旦用途被发现不合法或违背社会公德,鉴定将终止。虽然实际中很少遇到,但这是一个重要的法律规定。

2.材料不真实或取得方式不合法:若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不真实或方式不合法,依法应终止鉴定。这是因为,不合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3.鉴定材料不充分或损坏:如果鉴定所需材料不完整、耗尽或损坏,且委托人不能或拒绝补充,鉴定程序将终止。这一点在前文已有详细介绍。

4.技术要求超出能力范围:如果委托的鉴定要求或技术条件超出鉴定机构能力,将不得不终止鉴定。医疗司法鉴定中此情形较为罕见。

5.委托人或被鉴定人不配合:若委托人不履行义务或被鉴定人不配合,特别是在医疗司法鉴定中,患者无理由拒绝检查时,将导致鉴定终止。

6.不可抗力因素:遇到不可抗力情况,鉴定无法继续进行也将终止,但实际中此类情况较少。

7.委托人撤销或要求终止:当委托人主动撤销鉴定委托或要求终止时,鉴定亦将终止。

8.鉴定费用未支付:如果委托人拒绝支付鉴定费用,鉴定也将终止。

9.协议书约定的其他情形:司法鉴定协议书中可能会约定其他终止鉴定的情形。

对于任何终止鉴定的情形,司法鉴定机构都应书面通知委托人并说明理由,并根据终止的原因退还鉴定费用的相关部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