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8 06:06
人浏览
导读: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司法救助的实施主体是人民法院而法律援助实施主体不是、司法救能减免诉讼案件的诉讼费用而法律援助不是、两者援助对象范围不同等方面。

  一、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区别

  1.实施的主体不同: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依据《法律援助条例》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而司法救助的实施主体是人民法院。

  2.实施的具体内容不同:司法救助仅是诉讼立案许可的程序性行为,而法律援助则是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提供全过程的帮助和支持,包括诉前调查取证、诉讼中的举证、质证等抗辩行为。

  3.援助对象范围不同:司法救助的对象和范围仅限于民事、行政案件经济确有困难的原告当事人,而法律援助的对象则更加广泛,包括民事、刑事案件的原告、被告以及刑事被告人等,同时还包括在各类非诉讼领域、公证事项中经济困难需要法律援助的公民。

  4.提供援助的形式不同:司法救助主要是减免诉讼案件的诉讼费用,而法律援助则是减收或免收法律服务费用,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辩护等形式的帮助。

  二、司法救助的常见情形

  法律快车提醒您,司法救助的常见情形如下: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2.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3.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4.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5.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6.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7.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8.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9.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10.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司法救助

  三、司法救助的原则

  国家司法救助应当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公正救助。即遵行救助标准和条件,兼顾申请人实际情况和同类案件救助数额,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

  2.及时救助。即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人,办案机关应根据申请人申请或依据职权及时提供救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