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协议确定监护人规则的适用范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8 20:49
人浏览
导读:本文对协议确定监护人规则的适用范围、监护能力与协议选择以及法定监护人设定顺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协议确定监护人规则主要适用于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如需了解,继续阅读。

  一、协议确定监护人规则的适用范围

  协议确定监护人规则主要适用于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在监护人选择上有争议且能相互协商一致的情况。

  虽然在《民法典》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实践中存在通过协议确定监护人的可能性。

  例如,当《民法典》中规定的可以取得监护权的人都有监护能力时,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但这种情况下的协议,仅限于同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

  二、监护能力与协议选择

  在考虑通过协议确定监护人时,必须考虑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以及被监护人的利益。

  通常,监护能力的判断会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监护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在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相互有争议时,往往不能协议确定监护人,除非这些人能够就监护人选达成一致意见。

  三、法定监护人设定顺序

  在法定监护人的设定上,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民法典》中规定了担任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要求和顺序。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当然的法定监护人,并且是首位的监护人。

  2.在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由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以及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3.在没有上述法定监护人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等法人组织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上述三种法定监护人,顺序在先者排斥顺序在后者。

  4.在指定监护人的设定上,可以参照法定监护人的顺序进行。

  协议确定监护人规则在实践中存在争议,如果你对监护人设定有疑问,可以继续关注法律小助手法律快车,我们会为你提供更多专业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