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权利公力救济方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4-13 04:41
人浏览
导读:本文介绍了民事权利公力救济方式和自卫行为与私力救济的相关内容,包括民事权利的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的定义、自卫行为的构成要件等。

  一、民事权利公力救济方式

  民事权利的公力救济,也被称为国家保护,主要依赖于法定程序来请求国家对其权利进行保护。这种公力救济是以民事责任作为中介的。

  当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正常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实现可能会受到阻碍和干扰,从而产生民事责任法律关系。

  1.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将行使公权力,强制责任人承担第二性的义务,以对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加以补救。

  2.除了民事性质的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十种责任形式之外,还可以采用训诫、收缴财物或非法所得、罚款、拘留、判处刑罚等行政和刑事性质的保护方法。

  二、自卫行为与私力救济

  私力救济,也被称为自我保护,是指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自行救济受侵害的权利。

  现代社会中,公力救济是权利侵害的主要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民事主体可能在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采取及时的自卫或躲避措施,以防止权利进一步受到侵害或扩大事态,影响社会秩序。

  因此,各国民法均规定,民事主体可在一定限度内进行私力救济,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

  1.自卫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使自己或他人的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自卫或躲避措施。

  2.其中,正当防卫是自卫行为的一种,指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权行为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

  (1)必须是针对不法的侵害行为而实施;

  (2)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在进行中的;

  (3)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

  (4)以及不得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三、民事权利范畴与分类

  1.民事权利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1)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它可以以金钱计算价值,并且一般具有可让与性。

  (2)人身权则是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不具有可让与性。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2.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1)绝对权也称对世权,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

  (2)相对权则依赖于另一权利的存在,其效力仅限于特定的义务人。

  3.民事权利还可以根据其他标准进行分类,如主权利与从权利、原权与救济权等。

  你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和自卫行为的合法性还有疑问吗?欢迎在法律快车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你提供专业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