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肖像权如何不算侵犯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7 18:00
人浏览
导读:肖像权有例外!这些情况不构成侵犯肖像权:为社会公共利益、公民本人利益使用肖像,善意使用政治家和明星肖像等。了解这些,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一、肖像权如何不算侵犯

  肖像权的保护并非绝对,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例外情况。在司法实践及法学理论上,以下情形不构成侵犯肖像权:

  1.为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肖像的行为,如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肖像,司法人员为司法证据目的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拍照。

  2.为公民本人利益而使用肖像的行为,如公民因亲人走失发布寻人启事使用肖像。

  3.为社会新闻报道而使用肖像的行为,如为弘扬社会正气或揭露社会丑恶现象而使用公民肖像。

  4.善意使用政治家及社会明星肖像的行为,政治家、影视和体育明星在公开露面时,不得反对他人拍照。

  这些情况下,尽管肖像被使用,但并不构成对肖像权的侵犯。

  二、哪些情况不算侵犯

  除了上述情形外,还有以下情况不构成侵犯肖像权:

  1.使用社会公众人物肖像,因为公众人物享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其肖像的使用通常被视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贡献。

  2.为宣传报道而使用参加游行集会、游园活动的人的肖像,这符合新闻报道的公共性质。

  3.旨在行使正当的舆论监督而使用公民的肖像,舆论监督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使用肖像作为监督工具不构成侵权。

  4.因通缉犯罪嫌疑人或报道已判决案件而使用罪犯的照片,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5.为肖像权本人的利益而使用其照片,如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照片。

  6.国家机关为执行、适用法律而使用公民的肖像,这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需要。

  7.作为证据而使用公民的肖像,如在法庭上展示证据。

  8.为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目的而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他人肖像,这有助于推动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这些情况下,使用肖像并不构成对肖像权的侵犯。

  三、如何判定侵权行为

  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通常应具备两个要件:

  1.未经本人同意。这意味着在未经肖像权人明确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肖像。这包括未经许可将他人肖像用于商业广告、商品装潢、书刊封面及印刷挂历等营利性活动。

  2.以营利为目的。这意味着使用肖像的行为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然而,并非所有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的行为都会构成侵权。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未经肖像权人的同意而使用其肖像,如上述所列情形。

  对于侵犯肖像权行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如请求交出所拍胶卷、除去公开陈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或赔偿损失等。

  赔偿损失请求权不以财产损害为要件。此外,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总的来说,判定是否构成侵犯肖像权的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是否经过本人同意、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以及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等。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你觉得自己的肖像权被侵犯了吗?快来法律快车,我们帮你判断并提供专业建议。法律小助手,时刻守护你的权益。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