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4 12:38
人浏览
导读:本文主要介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公民信息的定义与保护,以及侵犯公民信息罪的立案标准。如果你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感兴趣,或者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是什么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

  这些规定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保护原则和相关方的权利义务。

  例如,在《民法典》中,个人信息被定义为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结合其他信息识别特定自然人的信息,包括:

  1.自然人的姓名;

  2.出生日期;

  3.身份证件号码;

  4.生物识别信息;

  5.住址;

  6.电话号码;

  7.电子邮箱;

  8.健康信息等。

  这些信息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在获取、使用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时,必须依法进行,并确保信息安全。

  二、公民信息定义与保护

  公民信息是指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的信息,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者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

  这些信息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并且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泄露或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

  三、侵犯信息罪立案标准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包括:

  1.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且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2.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3.情节严重,例如,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数量较大,或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而获利较大等。

  如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可能会触犯刑事犯罪,受到刑事惩罚。

  你是否有过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时刻?请在法律快车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让我们一起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