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变更监护人手续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2 00:16
人浏览
导读:变更监护人手续涉及向法院提交申请,并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当现有监护人不履职或无法履职时,可以申请变更,法院会从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原则出发作出裁判。

  一、变更监护人手续

  1.变更监护人手续通常涉及提交一份变更申请至法院,并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判决。

  2.当现有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或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时,可以申请变更监护人。

  3.申请人范围广泛,包括未成年人的生父母、长期抚养未成年人的祖父、兄姐等,这些申请人必须与未成年人有紧密的生活联系。

  二、监护人不履职情形

  监护人不履职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不履行监护职责、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或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当这些情形出现时,有关单位、组织或亲属可以向法院提出变更监护人的申请。

  法院在裁判变更时,会从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原则出发,作出相应裁判。

变更监护人手续

  三、法院裁判变更程序

  1.法院在接到变更监护人的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裁判。

  2.裁判的内容可能包括确认原监护人不再适合担任监护人、指定新的监护人等。

  3.如果当事人对指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作出维持或撤销原指定的判决。

  4.如果原指定被判决撤销,人民法院会另行指定监护人。在此过程中,法院会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和利益,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监护和照顾。

  5.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是两种常见的监护设立方式。

  (1)法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如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则按顺序由其他亲属或组织担任。

  (2)指定监护则是指监护人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有权指定监护人的单位、组织的指定而产生。

  在指定监护方式设立监护的情形下,如果当事人对指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作出维持或撤销原指定的判决。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一出生就拥有监护人,通常是其父母。对于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或被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来说,监护人通常是其配偶,如果没有配偶,则可以由其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担任。

  在变更监护人时,必须遵循法律程序和原则,确保被监护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对监护权和变更流程有疑问?别担心,法律快车法律小助手在线为你解答,帮你理清法律关系,保障自己和家人的权益。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