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自愿原则是什么意思,自愿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3-25 00:30
人浏览
导读:《民法典》中的自愿原则保障公民在民事活动中享有自由和平等权利。它让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享有一定的意志自由,同时要求对自己的真实意思负责。

  一、自愿原则是什么意思,自愿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自愿原则,又被称为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典》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指的是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得基于其自由意志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1.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保障和鼓励人们依照自己的意志参与市场交易,尊重当事人在经济行为中的自由选择,并让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形成合理的预期。

  2.自愿原则不仅反映在债权债务中,也体现在物权、继承和亲属等领域。

  3.自愿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享有一定的意志自由,以及民事主体依法设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二、自愿原则的具体内容

  自愿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享有一定的意志自由。

  这意味着民事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决定民事事项,如是否实施某行为、参与某民事法律关系,以及决定行为的相对人、行为的方式和法律关系的内容等。

  2.民事主体依法设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这意味着当事人关于民事事项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就具有法律效力,并且“约定大于法定”,即当事人关于该事项约定的效力优先于法律关于该事项的任意性规定。

  三、自愿原则的表现方式

  法律快车提醒您,自愿原则在民事活动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方式:

  1.当事人自主决定民事事项。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各种事项,包括实体上的权利义务以及处理纠纷的程序和方式等。

  只要当事人的约定不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就具有法律效力,并且这种约定的效力优先于法律关于该事项的任意性规定。

  2.当事人对自己的真实意思负责。在民事活动中,只有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也只对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的民事行为负责。如果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他们可以不认可该行为的效力,也不受其拘束。

  3.当事人在意志不自由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害,原则上也不承担责任。

  总的来说,自愿原则是保障公民在民事活动中享有自由和平等权利的重要准则。它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市场交易,尊重当事人的自由选择,并让当事人形成合理的预期。

  现在你对自愿原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那么你知道在哪些情况下,自愿原则可能会被限制吗?欢迎留言交流,我们一起探讨法律世界的奥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