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好意施惠与附条件赠与有哪些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08 12:40
人浏览
导读:本文深入探讨了好意施惠与附条件赠与的区别,并对比了它们与无偿合同的异同。了解这些概念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避免法律纠纷。

  一、好意施惠与附条件赠与有哪些区别?

  好意施惠与附条件赠与之间的区别核心在于被给予者是否拥有对该财务的处分权。

  好意施惠是基于道德风尚和良好意愿而实施的,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并不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例如,帮助邻居扫门前的积雪,就是一种典型的好意施惠行为。

  而附条件赠与则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它要求当事人在满足特定条件时,将某物赠与对方。这种赠与行为是有条件的,并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调整。

  二、好意施惠与无偿合同比较

  好意施惠与无偿合同在表面上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相同点

  两者都具有无偿性和施惠性,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这种相似性使得人们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区分它们。

  2.不同点

  (1)主体要求不同

  在好意施惠行为中,施惠者不一定需要具备合同所要求的全部行为能力。然而,在无偿合同中,合同主体的一方必须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并需要履行理性人的注意义务。

  (2)性质不同

  纯粹的好意施惠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或准法律行为,而是由道德、习惯等法律规则以外的社会规则调整的行为。

  相比之下,无偿合同则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因此两者在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3)目的不同

  在好意施惠行为中,施惠者的目的并非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是为了追求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帮助他人。

  与此不同,无偿合同的当事人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目的,并愿意受到这一关系的约束。例如,甲将自己的自行车赠与乙的行为,就形成了一个受法律调整的赠与合同。

  (4)是否具有受行为拘束的意思不同

  在好意施惠行为中,施惠者通常没有受法律行为效果意思的拘束。这意味着施惠者不会受到其行为所带来的法律约束。

  相比之下,无偿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必须受到合同的约束。尽管一方当事人不向他方支付任何报酬,但他们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

  例如,在借用人无偿借用他人物品的情况下,借用人负有正当使用和安全返还物品的义务。这一区别是好意施惠行为和无偿合同的本质区别,也是区分两者的关键因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意施惠行为是非常常见的,如邀请朋友来家中吃饭、让熟人搭乘便车以及帮忙照顾小孩等。

  这些行为都属于生活中的小恩小惠行为,是事实行为的一种。然而,这些行为与附条件的赠与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

  民事主体可以根据是否附加了条件来判断一个行为是属于好意施惠还是附条件的赠与行为。

  你还知道哪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小常识?快来法律快车与我们分享你的经验吧!让我们一起成为法律小达人!

好意施惠与附条件赠与有哪些区别?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