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法典侵权行为诉讼时效规定有什么法律依据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1 07:08
人浏览
导读:民法典侵权行为诉讼时效是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法条中规定侵权行为诉讼时效是三年,从权利人知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侵权行为诉讼时效中断情形有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

  一、民法典侵权行为诉讼时效规定有什么法律依据

  侵权行为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侵权行为诉讼时效中断情形

  法律快车提醒您,侵权行为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当权利人明确要求义务人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时,诉讼时效会因此而中断。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如果义务人表示愿意履行其责任,那么诉讼时效也会中断。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当权利人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时,比如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诉讼时效同样会中断。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这指的是一些虽然没有直接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但效果与这些行为相当的情形,例如权利人向有关调解组织提出请求调解等。

  三、侵权行为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办

  侵权行为诉讼时效过了,一般来说,权利人将失去通过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这意味着,如果超过了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当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将不再予以保护。

  然而,即使超过了诉讼时效,义务人的义务并不因此消灭。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即义务人可以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拒绝履行其义务。但如果义务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并支持权利人的诉讼请求。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侵权行为管辖
浏览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